热点新闻
新闻聚焦
首页  -  热点新闻  -  新闻聚焦  -  正文
基础医学院开学第一课

作者: 时间:2025-02-20 点击量:

春寒尚未尽,书香已渐浓。2月17日我们迎来了乙巳蛇年春季学期。基础医学院的师生们以整装待发之态,承“明德厚学”之基,秉“求是创新”之魂,携手落好第一颗棋子,共同走进这开篇启智的“开学第一课”。

在2号楼5大教室,郑芳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讲解,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正式拉开了本学期医学免疫学学习的序幕。课堂上,郑芳教授首先从免疫学的历史发展讲起,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人类对抗疾病的艰辛历程,以及免疫学在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将晦涩难懂的免疫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除了传授专业知识,郑芳教授还鼓励同学们学精学透医学免疫学,并培养科学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她强调,在当今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同学们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紧跟学科前沿,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郑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她不仅将复杂的免疫学原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还通过介绍当今前沿的AI技术为我们日后的学习提供建议,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位同学在课后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在2号楼2大教室,202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儿科学专业的学子们正式开启了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新征程。作为新学期的启航首课,《医学免疫学》凭借其独特的学术魅力,为学子们打开了通往医学知识宝库的大门。翁秀芳教授亲临讲堂,带领学生们探秘免疫学作为生命卫士的奥义。在理论奠基环节,翁教授通过动态思维导图呈现了免疫系统的精密网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机制及学科核心概念。她将教学时空从14世纪欧洲黑死病大流行延伸至21世纪全球新冠疫情,通过经典案例的对比分析,生动勾勒出免疫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学科演进图谱。在学术思辨环节,师生围绕“克隆选择学说”展开深度研讨。借助微助教智慧教学平台,课堂实现了实时问答、观点投票等多元互动,师生思维碰撞,激发出学术的火花。作为现代医学创新的前沿阵地,医学免疫学不仅承载着人类对抗疾病的智慧结晶,更是构筑医学人才知识体系的基石。这门课程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还通过新冠疫苗研发等前沿案例的剖析,深化了医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科研使命感,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筑牢了根基。

基础医学(强基)2201班在2号教学楼15小教室迎来了开学第一课——“细胞与遗传学基础与进展”。郭峥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饱满的热情,为同学们揭开了这门课程的神秘面纱。课堂上,郭老师详细介绍了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将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原理与最新科研进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以血红蛋白病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使同学们对遗传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大家对医学研究的兴趣。郭老师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和提问,同学们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同学们表示这堂课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更激发了对医学研究的热情。大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为成为优秀医学工作者奠定基础。这堂课为同学们开启了新的学习征程,也为他们的医学梦想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相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将在医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刘文琪教授分别为2023级临床五年制一大班和2023级基础医学专业及基础医学(强基班)的同学们讲授了《病原生物学(一)》课程的第一课。刘文琪教授以独特的教学风格点燃了课堂气氛。通过幻灯片上一张简单而生动的漫画图解,刘老师引导大家思考疾病传播的奥秘。通过对几种典型寄生关系的形象化绘制,她巧妙地将抽象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语言,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复杂概念。课堂上,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并纷纷表示,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让他们对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框架,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2号教学楼2大教室,雷家慧教授为2023级临床五年制二大班和儿科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病原生物学(一)》课程的第一课。她通过回顾中国及世界对抗寄生虫病的历史,引出了对寄生虫病的介绍,并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清晰的图示,使同学们对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课堂上,她不仅详细介绍了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她将复杂的理论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使课堂氛围既轻松又充实。这堂课不仅帮助同学们建立了寄生虫学的基本框架,也为未来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在二号教学楼20小教室,中西医2301班的同学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病原生物学》课程。范雄林教授以“病原微生物简介及真菌生物学特征”为主题,将案例教学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真菌的生物学特征。范老师通过介绍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和药物研发案例,生动展现了该学科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并通过多次重复强化记忆,使知识点更加清晰易懂。通过这堂课,同学们不仅对病原微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后续深入学习该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系的四位老师——赵虎讲师、李忠玉讲师、张会侠讲师和刘安冬讲师——分别给2023级临床五年制和儿科班的同学们讲授了《局部解剖学》的第一课。

在赵虎讲师的带领下,临床医学五年制2307班和2308班的同学们在《局部解剖学》课堂上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解剖操作。赵老师首先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规范,随后同学们怀着对“大体老师”的敬畏之情,开始进行股前内侧区的解剖。大家都格外小心谨慎,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解剖操作任务,并对人体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刘安冬讲师在授课前首先介绍了本学期的实验室规则,并详细讲解了股前内侧区的相关知识,随后为临床五年制2303班的同学们示范了操作流程。讲解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参与实操,主动请教问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李忠玉讲师为临床五年制2301班的学子们开启了《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实践序章。身着整洁实验服的医学生们端坐在解剖实验室中,目光中交织着敬畏与求知的热忱。课堂伊始,李老师强调了解剖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强化了学生对实验的责任意识。在理论教学环节,李老师借助解剖图谱,层层解构股前内侧区的解剖奥秘:从浅筋膜内的隐静脉弓,到深层收肌管内的神经血管束,使复杂层次更加清晰。学生们时而凝神观察投影示教,时而奋笔疾书记录“大隐静脉五属支”“股三角边界”等关键知识点,课本上迅速布满了彩色标记的解剖笔记。实践操作阶段,当银亮的手术刀首次握于掌心,同学们虽显生涩,却一丝不苟。李老师穿梭于操作台间,为同学们示范指导、答疑解惑。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各组同学均按要求完成了解剖操作。随着实验室灯光渐次熄灭,手术刀为新一代同济人开启了探索人体奥秘的大门。

在2023级儿科学专业的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张会侠讲师以清晰、严谨的教学风格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人体结构的大门。课堂上,她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示范,使我们对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她的讲解深入浅出,既强调理论知识,又注重实际操作技巧的指导,让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准确掌握每一步操作。在同学们的操作过程中,张老师耐心解答疑问,鼓励大家积极动手,充分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学院党委书记秦选斌、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王芳以及党委副书记田德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学期初教学检查工作。他们走进课堂,随堂听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情况与学生学习状态,切实掌握教风学风的实际情况,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随着“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圆满收官,我院将立足于评估反馈的整改意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力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将精心部署、精准落实各项举措,确保整改工作落地有声、见行见效。未来,学院将秉持初心、砥砺奋进,以扎实的行动和卓越的成效,持续巩固并提升一流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撰稿人(排名不分先后):基础医学2301班李景岚、基础医学2301班方柔荑、基础医学(强基)2201班 王美璎、临床医学启明实验2302班李邦玄、儿科2301班陈玮珂、中西医2301班张楠、临床五年2301班杨诗怡、临床五年2302班陶永亮、临床五年2303班胡嘉琦、临床五年2306班赵振钧、临床五年2308班徐菁泽(教学办公室审核)

学院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号楼1426室

邮编:430030 | 电话/传真:027-83692608
院长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