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始于1907,由上海同济德文医学堂的8个学馆发展而来,1955年批准成立基础学部,1993年更名基础医学院。百余年办学历史,拥有全国一级教授5位,向世界输送了10万医药卫生人才,包括中外院士20位,原卫生部部长1位和副部长2位。是“学医在同济”靓丽名片的主要建设者。依托学院建设的基础医学一级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版),首批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本概况。学院是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的主要建设单位,下设11个系,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神经重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重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与药效学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呼吸系疾病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现有在职职工220人,离退休职工206人;学生2522人,其中本科生1887人,研究生635人,留学生141人。

学科建设。围绕重大疾病研究和生物医学科学前沿问题,形成脑医学、药理与毒理学、细胞架构与异变、肿瘤与免疫学、代谢与细胞命运等5大发展方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首轮周期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2021年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位列全国第2位,世界101-150位。支撑临床医学和药理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8个相关学科全部进入ESI前1%。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教师164人(教授79人,副教授48人,讲师37人)。近五年,新进教师61人,更新率37%,70%为海归教师。现有双聘院士3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名师2人,国家教学团队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33人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3人,湖北高层次人才43人次,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人。教师77%具有海外一流大学留学经历。2018年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以黄大年教学团队为主题拍摄宣传片《师道的魅力》,荣获教育部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的优胜作品奖。

人才培养。“基础医学”获批国家级流本科专业。2018年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获奖3项,软科2020杰出医学校友排行列全国前三。2019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和擂台赛“擂主”称号,2023年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一等奖,累计获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23项,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2022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以“培创新土壤、促冒尖成长(两会后探落实•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为题目,报道了本基地“三早进”科研育人计划。建成国家级金课11门,全国第二,全校第一。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1门58本次,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良学风班比例90%,本科生深造率达80%。形成了“学在同济,严在基础”的良好学风。

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科研项目结构逐步优化,科研经费以20%速度递增,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项(医学院首次),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72项,总合同经费超5亿元。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2018年Science、Nature论文零突破,2023年CNS主刊发表3篇论文,于洪军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原创研究论文,入选2023年度校重大学术进展。年均发表标志性论文50余篇。获省部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

国际交流。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暨“111计划”)。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在研纵向国际合作项目10项,总经费超2000余万元。培育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连续举办五届“国际神经疾病大会”,自主创办“未来生命医学前沿讲坛”系列活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新平台。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交流项目,本科生、研究生出国率分别为8%和15%。建设来华留学培养基地1个,开展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

党建工作。接受中央巡视组两轮现场巡视和校内巡视,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党的建设不断完善。4人接受央视等中央媒体采访,2018年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退休党支部2020年获湖北省离退休“示范党支部”药理学系党支部2022年获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3年获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发展12名教工党员,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海归教授2人。近五年,学院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工会”等20余次,为学校首批“三全育人”改革示范院系。王芳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王小川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批教师获校伯乐奖、三育人奖、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



基础医学院发展历史


1955年基础医学部成立前,基础医学由8个学馆组成:即解剖学馆、组织学馆、细菌学馆、生理学馆、生化学馆、药理学馆、寄生虫学馆、病理学馆;公共基础由五个科组成,即化学科、物理科、生物科、外语科、体育科,均隶属学院领导。1955年5月13日卫生部[1955]卫教字第547号文正式批复同意我院成立基础医学部。1956年初,各学馆和科改名为教研组,归属于基础医学部管理,共有14个教研组,1个部办公室。杜公振教授任基础部主任,杨晟教授、康文彬同志、项仕孝副教授任副主任。

1958年4月25日,杨晟教授升任基础部主任,苏维同志、项仕孝同志任副主任。

1960年7月27日院党委研究决定,报卫生部批准,我部设置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外语、(暂设德语专业)五官5个系以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4个医学基础专业,后根据中央八字方针的精神,缩短战线,不久这些系和专业先后撤销。

1965年7月15日,经我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我部成立经络研究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而处于瘫痪状态。

1969年下半年军工宣队进校后,为适应“斗、批、改”需要,基础部和科研单位被编为三营,下辖连、排、班,1971年后又改为教研大队,基础部各教研室为基础连,科研单位为科研连。营和大队的领导均为军工宣队员。

1972年经络研究室改为针刺麻醉研究室,化学教研组隶属药学系领导,后因药学系停办,又重新回归到基础部。

1973年院临时党委、院革委会决定基础部为院属二级单位,我部体育教研组归属人民武装部领导,过去沿用的教研组,从3月10日起一律改为教研室。同时成立基础部临时党总支和基础部分团委,任命荪荣为党总支书记,李宗臣、詹惠华为副书记,后增补副书记罗远明。8月13日,杨述祖被任命为基础部主任。

1975年1月13日,院临时党委决定肖自若任基础部临时党总支副书记,赵霖生任基础部临时党总支委员、基础部副主任。1975年10月25日,院临时党委决定詹惠华任基础部临时党总支书记,喻昌鑫、阮珊、冯正文为副书记。

1977年3月2日,院临时党委定决王祖勤任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基础部副主任,卢仲哲任基础部党总支委员、基础部副主任。

1978年1月10日院临时党委决定:将病理学教研室分成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将解剖组胚教研室分成解剖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恢复基础部生物学教研室。

1979年3月成立临床药理研究室,暂挂靠在药理教研室,并由原药理教研室正副主任兼任研究室的正副主任。同时成立免疫研究室、呼吸系疾病基础理论研究室。

1980年4月3日院临时党委决定安全任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9月14日院临时党委决定衷载悦任基础部副主任。

1981年2月17日经选举产生了由詹惠华任党总支书记、王祖勤、安全任党总支副记的新的党总支委员会。10月21日院党委决定衷载悦任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邓德忠任基础部副主任。同年针刺麻醉研究室改名为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室。

1982年3月1日院党委决定成立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分委会,杨述祖教授任基础医学分委会主席。6月26日院党委决定在基础部增设法医学教研室。9月28日我部生物化学教研室党支部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党支部。

1983年9月,卫生部委托我部举办的寄生虫学和病理解剖学高校师资班开学。

1984年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室基础上成立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同年11月5日成立医学遗传学研究室。12日院党委决定熊希凯任基础部党支书记,安全任党总支副书记:王迪浔任基础部主任,衷载悦、李久香任基础部副主任。

1985年基础医学研究所成立,所下设11个研究室,法医学教研室从基础医学部分离,独立组成为法医学系。

1986年5月,经选举产生了由熊希凯任党总支书记、安全任党总支副书记的新的党总支委员会。同年成立数学教研室,此时基础部属下有22个单位,临床药理研究室被批准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1988年院党委决定石佑恩任基础部主任,衷载悦、李久香、安全任基础部副主任。

1990年院党委决定刘正家任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卢金活、陈长玲任基础部副主任。

1991年外语教研室从基础医学部分离,独立组成为外语部。

1993年5月25日基础医学部更名为基础医学院,院党委同时决定石佑恩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杨士豪、卢金活、陈长玲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原由教务处管理的计算机中心划归基础医学院,电镜室划归病理教研室。12月18日,党总支进行了换届改选,杨士豪任党总支书记,刘绍春、刘正家任党总支副书记。1996年,冯友梅同志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1997年,李和同志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同年,体育教研室从基础医学院分离,并组成体育部。

1998年2月,基础医学院党总支更名为院党委,校党委决定冯友梅任党委书记,陈长玲任党委副书记:卢金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李和、吴世玉、屈伸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1999年9月,校党委决定陈长玲任党委书记,刘海琪任党委副书记:曾金华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同年成立机能学中心实验室。

2000年成立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和细胞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

2001年4月,校党委决定基础医学院党委更名为院党总支,任命陈长玲为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邓静萍任党总支副书记;李和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曾金华、王建枝、施静、孙雅量任副院长。8月20日,学科进行重新组合,成立11个系、2个中心:即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与组胚教研室组成人体解剖学系,病理教研室、实验医学中心超微病理室、同济医院病理室、协和医院病理室组成病理学系,微生物学教研室与寄生虫学教研室组成病原生物学系,药理学教研室与临床药理学教研室组成药理学系,生物化学教研室与实验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与实验医学中心电生理学室组成神经生物学系,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组成医学生物学系,数学教研室、物理学教研室、计算机中心组成数理计算机中心,生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免疫学教研室分别更名为生理学系、病理生理学系、免疫学系,由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3年9月5日,校党委决定李智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5年7月8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为了适应医科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在主校区学习(八年制专业在主校区学习两学年)这一教学安排,数理计算机中心、医学化学系,按学科归并到学校相关院、系。(见表七)

2006年5月8日,校党委决定邓静萍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6年9月25日,校党委决定熊享涛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6年11月2日,校党委决定杨义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7年7月4日,校党委决定罗启发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7年10月8日,校党决定,李和任基础医学院院长,王建枝、施静、吴雄文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2008年3月,学校研究决定,细胞生物学科归并到学校生命科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系改为医学遗传学系。

2008年10月6日,校党委决定周新宇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10年11月,校党委决定廖燕宏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2014年7月5日,校党委决定鲁友明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史岸冰、王芳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2015年4月,校党委决定秦选斌任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2015年12月,校党委决定成立基础医学院党委,秦选斌任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周新宇任党委副书记。

2017年6月,原人体解剖学系分成人体解剖学系和组织学与胚胎学系。

2018年9月,健全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构架,示范中心下设形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机能学三个分中心和示范中心办公室。

2020年8月,校党委决定鲁友明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史岸冰、王芳、田波、曹轩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郑芳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2021年3月,校党委决定齐海波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新宇同志调任医学学工部(处)副部(处)长。

2023年4月,校党委决定史岸冰任基础医学院院长,田德生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2023年12月,校党委决定王维民、王玉刚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学院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号楼1426室

邮编:430030 | 电话/传真:027-83692608
院长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