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英国伦敦时间早上8点,由我校国际交流处举办的中英医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之《中英医学学术大讲堂(一)China-UK Medical Symposium》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在国际交流处ZOOM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我校国际交流处周老师以及我院负责外事活动的尹老师与韩老师从会前人员组织、宣传、落实在线会议平台等各方面对本次学术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会议由基础医学院朱厚泽老师主持。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青年老师Daniel Fulton博士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访问的基础医学院裴磊副教授分别代表英方与中方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此外,两国老师和学生也通过电脑与手机终端积极参与了此次线上学术活动(图1)。
图1伯明翰大学医学院Daniel Fulton博士(左上)与基础医学院裴磊博士(右上)通过ZOOM会议平台向中英两国的老师和研究生(右下)做学术报告。
Daniel Fulton博士报告的主题是类器官脑片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损伤与可塑性变化的3D成像研究(图2)。Daniel在报告中提到小鼠新皮质的体内成像揭示了胶质细胞具有动态行为,例如小胶质细胞的突起能持续监测局部环境,而少突胶质细胞则通过分化和形成髓鞘包裹轴突来感受和响应环境刺激。目前,活体成像仍然局限于双光子成像范围内的外皮层区域,大脑深层区域神经胶质细胞活动的信息仍然未知。通过使用类器官培养小脑或皮层组织切片,使用Semliki Forest virus(SFV,西门利克森林病毒)能有效感染少突胶质细胞,通过实时成像,可以获得高分率的3D图像,从而能够清楚直观地观察包括小脑深部白质和新皮质灰质和白质深部区域的少突胶质细胞成髓鞘包裹轴突等行为。通过药物抑制临近神经元的活性,则能调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的功能,如促进OPC增值与分化,并导向少突胶质细胞向正确的方向分化成熟。
图2.Daniel Fulton博士关于类器官脑片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损伤与可塑性变化3D成像研究的报告
之后裴磊副教授就他近期开展的关于氯胺酮(Ketamine)全麻药中枢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工作作了报告(图3)。全身麻醉是药物诱导引起可逆转的意识、记忆、运动与疼痛等感觉消失,仅保存心跳、呼吸等重要内脏生理活动功能。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全麻药引起镇静和意识丧失的神经元靶点和神经回路机制还有待阐明。自1966年首次发表临床报告以来,氯胺酮已成为当今最独特的麻醉药,然而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因为它的分子靶点众多,相关的神经生理特性也各不相同。裴老师通过运用C-fos全脑标记、单突触神经示踪、钙成像、脑电与肌电记录、光遗传与化学遗传学等技术,聚焦于丘脑室旁核前部表达前动力蛋白受体(Prokineticinreceptor 2,PKR2)的神经元,这群神经元在麻醉和睡眠时呈现独特的钙离子反应,调控这群神经元活性则能通过改变睡眠时相NREM的长短影响麻醉的时程。
图3.裴磊老师关于丘脑室旁核中某种类型神经元参与氯胺酮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机制研究的报告
两位学者在报告结束之后作了简短交流,并渴望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在今后开展进一步的校际间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本次学术活动特别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处、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与牙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中英医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之《中英医学学术大讲堂(一)China-UK Medical Symposium》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