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中科技大学神经生物学系!

师资队伍

李熳 教授

作者: 时间:2020-09-03 点击数:

李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神经生物学系书记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秘书长

武汉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针灸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基础组委员


研究方向

  疼痛和瘙痒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慢性疼痛和瘙痒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引起功能障碍而致残,甚至引起重度抑郁而致死。针刺治疗疼痛和瘙痒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机理涉及到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本课题组重点研究疼痛和瘙痒的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及神经环路机制,以寻找疼痛和瘙痒慢性化的关键原因,并研究内源性大麻素参与针刺镇痛和止痒的机制,以为临床治疗疼痛和瘙痒相关疾病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1)疼痛和痒觉的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

(2)针刺对疼痛和痒觉调整的机制研究


教育科研经历

  1998年在原湖北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原同济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在J Pain,Eur J Pain,Molecular Pain,Molecular Neurobiology,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等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测痛仪和电针仪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个人主页链接:http://faculty.hust.edu.cn/liman8/zh_CN/index.htm


课题组简介

 李熳教授一致致力于疼痛与电针镇痛研究,率先发现了内源性大麻素参与电针镇痛机制。此外,近年来,还在电针治疗内脏痛及其伴随焦虑、瘙痒和电针止痒、头针治疗小儿抽动症方面有所研究。


 最近的研究兴趣在于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环路和神经免疫机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如下:


 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为在体神经元操控带来新的契机,为针灸镇痛的神经环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李熳教授课题组首次使用化学遗传学方法证实在体抑制CCI模型vlPAG脑区GABA能神经元可以部分模拟电针镇痛效应及改善痛情绪相关的条件位置偏好效应;进一步通过联合病毒操控策略,同时兴奋vlPAG脑区GABA能神经元和抑制vlPAG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则可以有效翻转上述效应;该研究还通过将rAAV-CaMKII-CRE-WPRE-pA病毒注射到mCnr1flox/flox小鼠的vlPAG脑区中,特异性敲除vlPAG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的CB1受体,证实上述电针镇痛效应是由vlPAG中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的CB1受体介导的,揭示了电针镇痛在vlPAG脑区的“双靶双向”作用特点,初步阐明了电针通过CB1受体在vlPAG脑区发挥镇痛效应的神经环路机制。


 该课题组还和暨南大学张力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将双光子共聚焦成像技术应用于电针镇痛的神经环路研究,通过对CCI模型小鼠的S1脑区进行双光子在体钙信号记录,发现CCI模型小鼠的皮层兴奋性锥体神经元(PN)胞体和顶树突区域的钙活动性显著增强,而电针干预可以显著抑制PN的钙信号超发放。并进一步证实了支配PN神经元的生长激素抑制素-阳性中间神经元(SST-IN)的钙活动性在电针治疗后显著提升,SST-IN上游的血管活性肠肽-阳性中间神经元(VIP-IN)的活动性在电针干预组中存在明显的抑制化效应。通过使用双光子在体钙信号成像技术,阐明了VIP-IN->SST-IN->PN的皮层局部环路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在电针镇痛神经免疫机制系列研究中,该课题组发现CFA 诱导的炎性痛模型中 NLRP3 炎症小体的活化增加,电针可以通过抑制 NLRP3 炎症小体的活化发挥镇痛作用;电针通过激活 CB2 受体,促进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的线粒体,进而抑制 NLRP3 炎症小体的活化;并进一步证实电针通过CB2R-Gi/o-Gβγ-MAPK-Ca2+这一信号通路来促进 β-内啡肽的释放,进而发挥电针外周镇痛效应。


代表性文章

(1) Ji-an Wei, Xuefei Hu, Borui Zhang, Linglin Liu, Kai Chen, Kwok-Fai So, Man Li*, and Li Zhang *. Electroacupuncture activates inhibitory neural circuits in the somatosensory cortex to relieve neuropathic pain, iScience, 2021, 24: 102066

(2) Zhu H, Xiang HC, Li HP, Lin LX, Hu XF, Zhang H, Meng WY, Liu L, Chen C, Shu Y, Zhang RY, Zhang P, Si JQ*, Li M*. Inhibition of GABAergic Neurons and Excitation of Glutamatergic Neurons in the 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 Participate in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Mediated by Cannabinoid Receptor, Front Neurosci, 2019,13:484.

(3) Yuan XC, Zhu B, Jing XH, Xiong LZ, Wu CH, Gao F, Li HP, Xiang HC, Zhu H, Zhou B, He W, Lin CY, Pan HL, Wang Q*, Li M*. Electroacupuncture Potentiates Cannabinoid Receptor- Mediated Descending Inhibitory Control in a Mouse Model of Knee Osteoarthritis, Front Mol Neurosci, 2018, 11: 112.

(4) Gao F, Xiang HC, Li HP, Jia M, Pan XL, Pan HL, Li M*. Electroacupuncture inhibits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hrough CB2 receptors in inflammatory pain, Brain Behav Immun, 2018, 67: 91-100.

(5) Wu CH, Lv ZT, Zhao Y, Gao Y, Li JQ, Gao F, Meng XF, Tian B, Shi J, Pan HL, Li M*. 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thermal and mechanical sensitivities in a rat model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ol pain, 2013, 9:18.

(6) Li HP, Su W, Shu Y, Yuan XC, Lin LX, Hou TF, Xiang HC, Zhu H, Hu XF, Pan L, Wu JN, Meng XF, Pan HL, Wu CH, Li M*. Electroacupuncture decreases Netrin-1-induced myelinated afferent fiber sprouting and neuropathic pain through μ-opioid receptors.J Pain Res , 201912:1259-1268


上一篇:施静 教授

下一篇:韩芸耘 教授

地址: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编:4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