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调研实践活动

作者: 时间:2023-03-10 点击量:

寒假期间,基础医学院“献礼二十大,青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队利用寒假对家乡乡村振兴产业进行调研,以各自家乡脱贫县地方政府和地方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文献研究,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实践队的成员们在自己的家乡分别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进行调研,开展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

会宁县:“小土豆”撑起“大产业”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自2005年以来,会宁县坚持把百万亩黑膜马铃薯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百万亩马铃薯”工程,通过政策推动、群众主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典型带动等措施,带强一个龙头、带起一个链条、带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使“小土豆”成为“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从2017年起,全县黑膜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总产量152.5万吨,总产值25亿元。2022年,会宁县通过适度调整结构,夯实加工基础,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探索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的衍生产品加工,打造马铃薯企业加工园区,培育壮大一批马铃薯加工企业,打造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加工能力等措施,将“小”土豆做成致富增收“大”产业,走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镇平县玉雕产业促发展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南阳市中心城区,总人口110万,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位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城市群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是经略中原、辐射全国的投资要地。

为发展镇平玉雕经济,镇平人从玉雕产业、玉雕技能培训多角度发挥玉文化产业基础好、规模大、人才多的优势,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玉产业体系,快速推进多项中国玉石产业园项目建设,奋力打造产业高地,为全国玉雕产业发展做模范带头作用。

镇平县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秦巴山区国家级贫困县。经过近几年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强力攻坚,镇平县顺利通过评估验收,2019年5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脱贫摘帽。镇平县产业独特,创造了“无中生有”镇平现象发展经济:不产玉,却是“中国玉雕之乡”,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不产丝,却是“中国地毯之乡”;水域不大,是“中国金鱼之乡”;拥有30多个玉兰品种,是“中国玉兰之乡"。

仪陇县:打造红色文旅新名片

仪陇是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是开国元帅朱德总司令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北大木偶发源地。仪陇有朱德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德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张思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四川思德干部学院红色研学基地。深厚的红色文化,于仪陇而言,是光荣的历史,更是等待充分挖掘的文旅富矿。

为让更多的德乡人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仪陇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的东风,结合“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着力打造集客家民宿、客家民俗展示、客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客家民宿博览园。近年来,仪陇县紧扣“红色旅游示范县”建设目标,成功打造了客家民宿博览园、德乡慢村精品民宿群、仪陇客家流水席等文旅新名片。

宣威市:乡村宜居生态美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辖县级市,由曲靖市代管。全市常住人口118.98万。近年来,宣威市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生态文化方面获得了稳定发展。

以宣威市宝山镇为例。宝山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乡村环境内涵品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适、更愉悦;以安全饮水大龙潭、小龙潭、红旗渠建设为保障,“提档升级”农村供水,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以乡愁馆建设、香樟树广场建设为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强文化内涵软实力提升。增加文化气息,提升乡风文明,厚植文化底蕴,将农耕文化、乡愁文化以传统器具实物画形式展现在墙壁上,传承乡土味,留住文化根,成为有“颜”有“味”的乡村

此外,宣威市宝山镇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村民走上绿色致富路。

无为市:组织振兴乡风美

无为市是安徽省辖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1月,无为市下辖20个镇,常住人口为82.5万人。

无为市福渡镇王村是远近闻名的军人之乡,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王村人以传承红色精神为基础,立村规、树新风,沁润美丽乡村文明风尚。一部好的村规民约是培育良好公序良俗的催化剂,王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村规民约建设作为促进乡风提升的主抓手,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行动,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村规民约重塑乡村文明的社会治理新道路。立足本村实际,福渡镇王村还探索建立了村规民约执行奖惩机制,通过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庭院”等乡风文明建设评选活动,选树典型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情形,取消当年享受福利政策的待遇,并在村民大会上通报,使违反者受到教育、改正错误。评定过程规范透明,组织村民代表评选优秀、认定违反约定的行为,并对外公示。

同学们在调研报告中总结说,国家在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主要抓好几大扶贫产业:第一,优质特色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打造品牌,优化结构,促进转型,比如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玫瑰园,达到占地面积870亩,附近120余户村民仅靠玫瑰采摘一个月就可以3000元的务工收入。第二,小型加工业。紧紧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发挥劳动资源优势,通过政企结合、校企结合,开发本地特色玉雕基地,联合镇平县政府、镇平县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镇平县玉神公司等其他玉雕公司,在本地建工厂,在家门口就业。第三,旅游产业。打造示范县、特色村、旅游扶贫示范户,比如四川省仪陇县的有朱德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德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张思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仪陇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的东风,结合“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紧扣“红色旅游示范县”建设目标,成功打造客家旅游名片,带动全县走上旅游脱贫之路。

本次调研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分析贫困脱帽后的家乡变化,同学们了解了各地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特色、利用地方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及落实,在实践中了解脱贫攻坚战的不易及政府乡村振兴的思考策略。

同学们表示,经过调研了解了多种扶贫政策,学习了多种成功扶贫模式,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回馈社会。

学院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号楼1426室

邮编:430030 | 电话/传真:027-83692608
院长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