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首页  -  讲基础故事  -  人物访谈  -  正文
【迎校庆 人物访谈】生理学系 ​‍何西淼老师

作者:采写:张松涛 户佳欣 王鹏远(临床本硕博2001班) 时间:2022-05-30 点击量:

生理学系 何西淼老师

个人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计算生物学协会(ISCB)与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成员,武汉市生理学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生理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2002年同济医学院医学信息学本科毕业,2009年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基因组学博士学位。2009-2016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从事DNA甲基化与核小体分布等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6年9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称号获得者。科学出版社《生理学》编委。本科生课程主讲《医学基因组学》和《生理学》,参与《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导论》教学;研究生课程主讲《表观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参与《受体与疾病》,《科研入门》和《Genetics and Genomics》(全英文)等课程教学。现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精准医学。已在Genome ResearchNARGPBGBE等杂志上发表文章43篇,总引用2700余次,H-index为17,H10-index为22。Evolutionary Bioinformatics副主编,Current Medical Science编委。

 

Q:何老师您好!首先,请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事老师这一职业呢?

A:成为老师可以说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吧。小学的时候经常被问到自己有什么志向,就想当老师。但当时我脑海中的老师可能就像自己的小学老师一样,包括我家里的人,比如我父亲。但是后来我发现,当高校的教师还是不太一样。你们应该都知道裘老,裘法祖院士,是我们同济的一面旗帜、医学大师。我读书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经常来采访裘老。我记得有一期《大家》节目里,谈到做人做事做学问,裘老就讲《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名句,高校教师要有著书立说、启迪思想的责任。在我看来,高校教师是看重做学问和育人并重的职业,所以,我就选择了当老师。

Q:在您眼中,这一职业最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或者技能?

A:我认为当老师,第一就是要热爱这份工作,热情是在工作中成长的基础。除此以外,老师这份职业,尤其是高校的老师,对专业素养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高,尤其是我们兼任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就意味着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且是终身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要与时俱进。除此之外呢,大家一定觉得老师的表达能力很重要,因为老师需要把晦涩的知识表达清楚、让学生理解。但我觉得与表达能力相对应的,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倾听,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大学教育是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状态,我讲课的时候,可能学生会提出来一个我也不曾思考的问题。这个时候更要听这个学生在想什么,我才可以自己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

 

Q:在工作期间,让您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A:我感到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传道授业,我可以把我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可以让我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做学问的一些思想,做到薪火相传。有的时候人们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件事是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另一件事就是把思想从自己的脑袋里装到别人的脑袋里。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一直在做的就是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把我们的知识装到学生的脑海里去。这个过程需要艺术,也需要我们刚刚说的一些技能,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学习。所以,做这份工作还是能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Q:在大学的课堂里,学生的注意力总会不太集中,您觉得可以怎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呢?

A:其实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在教学方面其实我还算是个新手,因为我回国任教也才五年多的时间,这五年多里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就我个人经验来讲,首先在讲课的时候要有热情。此外,在讲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学生们的喜好。比如很多人喜欢听相声,相声里逗哏很喜欢自嘲,我有时也会学到课堂上。讲能量代谢平衡的时候,结合疫情封控谈自己的体重变化和BMI曲线,学生们就会突然觉得离自己很近。再比如讲胃的消化时,有个知识点就是胃的紧张性和形状,我就会聊到男同学们都喜欢的金庸的小说,小说里侠客们仗剑走天涯,除了剑,他们还会带着什么?酒囊!再结合着胃对酒精的吸收作用、胃和酒囊的形状相似性等等,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知识串起来。除此以外,我还会结合自己经历讲一些故事。比如在我讲《医学基因组学》这门课时,对基因组学这个名词进行溯源,我就会讲到3位科学家1986年在一次学术会议后一起去酒吧喝啤酒时想出来的,而那个酒吧距NIH很近,我在NIH待了七年,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那里……就这样把历史故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讲给学生们,我也发现他们很喜欢听这类趣事,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

 

Q:今年刚好是华中科技大学建校七十周年,请问您的华科记忆里有没有什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可以讲给我们听听吗?

A:学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在1997到2002年我在同济读书的时候,正值学校合并。合并之后,杨叔子院士来给我们做讲座,讲了许多个人经历,包括文革期间的经历、他去苏联求学的经历以及整个工学院的发家史、奋斗史,我能从中看到他为了学校的发展作出的牺牲,也能看到他严谨治学的精神,更能体会到他亲口讲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你们现在可能会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要知道这门课程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的,我们同济以前也是没有的,但是在杨院士的努力下,华工很早就在开设这门课程,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到学校合并时,我们发现华工的人文、家国情怀和同济自身的同心同德济世济民的精神追求是相通的。另外,在我回校工作之后,疫情期间,不论是曾经华科的校友,还是我们同济的校友,都能够海内外守望相助,帮助学校、帮助武汉挺过来了!可以看出来,尽管学校近些年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而校友们这种为校为国为民的理念,一直在薪火相传、从未断绝!

 

Q:老师,最后可以请您为建校七十周年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吗?

A:好的,我祝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业有成!祝老师们笑口常开,事业有成!祝我们的学校在科研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国再立新功;在教育上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院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号楼1426室

邮编:430030 | 电话/传真:027-83692608
院长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