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首页  -  讲基础故事  -  人物访谈  -  正文
【迎校庆 人物访谈】免疫学系 吕付佳老师

作者:采写:吴卓兰 张敏(卫管2001班) 时间:2022-09-13 点击量:

免疫学系 吕付佳老师

个人简介: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就职于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2012年至2016年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10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任教,讲师。长期从事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筛选、人源化改造及其药效学评估;部分工作揭示了DNA损伤通路上的主要蛋白和神经母细胞瘤 (NB)的相关性,评价了DNA连接酶、PARP抑制剂作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可能性,相关研究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Q:在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人或者事情?

A:教学上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系之前负责教学的老院长吴雄文老师。有一次我听他的课,他带一个长长的教鞭。你知道现在已经很少有老师会用这种传统的教鞭了,都是用电子激光笔。这个教鞭会让我感觉到一种传承。这种具体的物件更有一种仪式感,就像“三尺讲台”更能继发责任感的和使命感。教书育人是有传承的。

Q:您认为在科研中如何保持持续的热情和输出?

A:相对来说科研比较枯燥,更多的是思考或者做实验的过程。科研经常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方面,就是你研究的那一个小点,可能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在那一个很小的领域中,你每天探索的都是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科研对我来说或者对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来说魅力所在。虽然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但有一些是重复性的操作多一些,而科研工作是每天往前探索一点点,前进一点点的。在一个未知的领域,你每天的努力会使你去坚持科学研究这件事情,哪怕每天只是往前推动那么一点点。

Q:您在带学生做科研的过程中,比较看重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A: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勤奋,要有一个持之以恒,勤奋努力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有思考,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我们经常说做实验,但也不能仅仅是做实验,要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去分析它,去解决它,这样才可能会往前推动那么一点点。

Q:您在科研上有没有一些想要分享给学生的经验?

A:经验的话,我觉得还是像刚才说的。科研或许会是比较枯燥的,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同学。科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不会有产出,但是你的心要静下来,不要时刻想着要发一个多少分的paper,科研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我们探索的是未知的领域,预想的结果是a,但可能得到的结果是b。结果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很多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偶然发现的。如果你抱着很强的目的性去追逐一个东西,可能你只想往那个方向走,忽略一些看似很小却蕴藏着更重要发现的事件。科研就要沉下心,专心做,同时还有不断思考的过程。

Q:通过科研的视角,您对当今青年的担当有怎样的理解?

A:在大学里面你们有无数的可能性,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知道追求什么,然后合理地利用这些时间,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就先尝试一些,然后慢慢地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一定要抓住当下,把握好当下。

Q:今年是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同济医学院115周年院庆,您对学校和学生有怎样的祝福?

A:今天你们以学校为骄傲,希望在未来的时候,学校以你们为骄傲。

学院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号楼1426室

邮编:430030 | 电话/传真:027-83692608
院长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22号-1